这些木星夜侧的马赛克显示了木星极光大约每隔45分钟出现一次,极光环与航天器下方的行星一起旋转。这些图像是由NASA伽利略号航天器上的固态成像(SSI)系统获得的。在它绕木星运行的第11圈中。极光环偏离木星的自转极,到达西经165度附近的最低纬度。极光有数百公里宽,当它穿过木星边缘时,它在木星上方约250公里处。和在地球上一样,极光发射是由带电粒子从上方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造成的。这些粒子沿着木星的磁力线运动,但其起源尚不完全清楚。极光最强烈的场线在距离行星很远的地方穿过木星赤道(许多木星半径)。整个图像的昏暗背景是相机中的散射光。这一杂散光来自木星上阳光充足的部分,这是图像之外的部分。在多光谱观测中,极光显示为红色,与木星大气中的氢原子发光情况一致。伽利略的独特视角使其能够近距离观察地球的黑夜,揭示了从地球上看不到的细节。这些细节特征是时间相关的,可以在这一系列伽利略图像中遵循。在第一幅马赛克中,极光光环直接位于木星的边缘,可以看到它是“边缘的”。在第五幅马赛克中,极光辐射来自几个不同的波段。这张马赛克还显示了木卫一通量管的足迹。木星的卫星木卫一上的火山喷发喷发出粒子,这些粒子被电离,并被拉入木星的磁场中,在木星和木卫一之间形成一个看不见的管,即木卫一通量管。右下角明亮的圆形特征可能标志着这些高能粒子撞击木星的位置。在一些图像中可以看到的恒星可以精确地确定相机指向的位置。这使得首次建立了极光的三维位置。令人惊讶的是,测量到的高度大约是磁层模型预测的高度(高于一巴气压水平)的一半。每幅马赛克下方列出了拍摄图像的世界时间,即航天器事件时间(SCET)。前四张照片拍摄于1997年11月5日(SCET 97.309),当时伽利略号航天器到达了距离木星最近的佩里乔夫。后四次是在1997年11月8日(SCET 97.312),也就是佩里乔夫之后的三天后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在可见波长下拍摄的,并以蓝色阴影显示。北方在这张图的顶部。图像上覆盖着地心纬度和西经的网格。图像在平面上的分辨率为每个像素15公里。这些图像是在130万公里的范围内拍摄的。Http://photojournal.jpl.nasa.gov/catalog/PIA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