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并排的对比图显示了美国宇航局韦伯望远镜在近红外光和中红外光下对南环状星云的观测。这一场景是由一颗白矮星创造的,白矮星是像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恒星在剥离外层并通过核聚变停止燃烧燃料后的残余物。这些外层现在形成了整个视图中弹出的外壳。在近红外相机(NIRCam)的图像中,白矮星出现在明亮的中央恒星的左下角,部分被衍射尖峰遮住。同样的恒星出现在中红外仪(MIRI)的图像中--但更亮、更大、更红。这颗白矮星被厚厚的尘埃覆盖着,这让它看起来更大。这两张图片中较亮的那颗恒星还没有脱离它的层次。它紧紧围绕着暗淡的白矮星运行,帮助分配它抛出的东西。几千年来,在成为白矮星之前,这颗恒星周期性地抛出质量--可见的物质壳层。就像在重复一样,它收缩、升温--然后,无法推出更多的材料,就跳动起来。恒星物质被送到各个方向--就像一个旋转的喷头--并为这片不对称的景观提供了原料。今天,这颗白矮星正在加热内部区域的气体--左侧显示为蓝色,右侧显示为红色。这两颗恒星都点亮了外围区域,分别以橙色和蓝色显示。这些图像看起来非常不同,因为NIRCam和MIRI收集的光波长不同。NIRCam可以观测到近红外光,而近红外光更接近我们肉眼所探测到的可见光波长。MIRI更深入红外线,接收中红外波长。第二颗恒星更清晰地出现在MIRI图像中,因为这台仪器可以看到它周围闪闪发光的尘埃,使它更清晰地进入视野。恒星和它们的光层在NIRCam图像中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而尘埃在MIRI图像中扮演了铅的角色,特别是被照亮的尘埃。凝视两张图片中心的圆形区域。每个都包含一条摇摇晃晃的、不对称的材料带。这就是组成星云的两个“碗”相遇的地方。(在这张图中,星云呈40度角。)这条腰带在MIRI图像中更容易发现--寻找淡黄色的圆圈--但在NIRCam图像中也可以看到。穿过NIRCam图像中橙色尘埃的光线--看起来像聚光灯--在MIRI图像中随着较长的红外波长消失。在近红外光中,恒星有更突出的衍射峰,因为它们在这些波长下非常明亮。在中红外光下,恒星周围也会出现绕射尖峰,但它们更暗、更小(放大才能发现它们)。物理是造成这些图像分辨率不同的原因。NIRCam提供高分辨率成像,因为这些光的波长较短。MIRI提供中等分辨率的图像,因为它的波长更长--波长越长,图像越粗糙。但两者都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关于他们观察到的每个物体的细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宇宙远景。有关韦伯的第一批图像和光谱的完整系列,包括可下载的文件,请访问:https://webbtelescope.org/news/first-images NIRCam是由亚利桑那大学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先进技术中心的一个团队制造的。MIRI由欧空局和NASA提供,该仪器由国家资助的欧洲研究所联盟(MIRI欧洲联盟)与喷气推进实验室和亚利桑那大学合作设计和建造。